气相色谱分析中,“性能突然变差”“鬼峰频现” 是分析人员常遇到的困扰,而根源往往在于仪器污染和操作不规范—— 尤其是进样口的高沸点物质污染、毛细管柱的不当使用,都会直接影响分离效果和色谱柱寿命。今天就为大家梳理 “仪器日常维护” 和 “毛细管柱操作” 的核心要点,帮你从源头避免性能下降!
一、日常维护:拒绝污染,让仪器 “保持最佳状态”
进样口是气相色谱最易被污染的部位(高沸点样品残留、隔垫碎屑、衬管污染等),定期维护能有效避免色谱性能变差、鬼峰出现。以下是必须落实的维护措施:
1. 基础维护:定期更换 + 清洗,从源头减少污染
这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维护步骤,建议制定 “每周维护清单”,严格执行:
• 定期更换进样隔垫:进样隔垫使用次数过多(通常超过 50 次)或时间过长(超过 1 周),会出现老化、开裂,导致漏气或产生碎屑污染衬管。建议每周更换 1 次,每次更换时确保安装平整,避免过紧或过松。
• 清洗 / 老化进样口内衬管:衬管内易残留样品、隔垫碎屑,会导致峰拖尾、鬼峰。每周需将衬管取出,用甲醇、丙酮交替超声清洗 15-20 分钟,晾干后重新装入;若污染严重(内壁发黑),直接更换新衬管,并在衬管底部加装少量石英玻璃棉(增强汽化和过滤杂质)。
• 截去污染的色谱柱柱头:若进样口污染已扩散至色谱柱,可将接于进样口一端的毛细管色谱柱截去 0.5-1m(用专用切割器垂直切割,确保柱头平整),去除污染部分后重新安装。
2. 进阶处理:清洗进样口金属表面,解决顽固污染
若做好基础维护后,色谱性能仍下降(如基线噪声升高、鬼峰未消失),可能是进样口的金属表面(如进样口螺母、衬管座)被高沸点物质污染,需进行深度清洗:
• 拆卸进样口部件(衬管座、螺母、密封圈等),用蘸有甲醇或丙酮的脱脂棉擦拭金属表面,去除残留污染物;
• 对于顽固污渍,可将部件浸泡在甲醇 - 丙酮混合溶液中超声清洗 30 分钟,晾干后重新组装,组装时更换老化的密封圈,避免漏气。
二、毛细管柱操作:规范使用,延长寿命 + 保障分离性能
毛细管柱是气相色谱的 “核心分离部件”,操作不当易导致柱效下降、寿命缩短(如氧气氧化、温度冲击、载气中断等)。以下 6 个操作要点必须严格遵守:
1. 避免色谱柱与炉壁接触,防止局部过热
毛细管柱与色谱炉壁直接接触,会导致柱温不均,影响分离效果,还可能因局部过热损坏固定相。操作时需注意:
• 安装色谱柱时,确保柱体与炉壁保持 1-2cm 距离,可使用柱架固定;
• 升温过程中避免触碰色谱柱,防止位置偏移导致接触炉壁。
2. 严防氧气进入色谱柱,避免固定相氧化
氧气会氧化毛细管柱内的固定相,导致柱流失加剧、柱效骤降,必须全程严防:
• 使用脱氧管:在载气气路中加装脱氧管,除去痕量氧气(脱氧管颜色变深时需立即更换,通常每 3 个月更换 1 次);
• 避免载气中断:无论色谱炉是否加热,都必须有载气流经色谱柱(即使关机后,也需待柱温降至室温后再关闭载气),防止空气倒吸进入柱内;
• 更换气瓶快速操作:更换载气气瓶时,先关闭旧气瓶阀门,快速连接新气瓶,减少气路空置时间,必要时先通载气吹扫气路 1-2 分钟再开机。
3. 更换进样隔垫:必须在色谱炉冷却后进行
高温状态下更换进样隔垫,会导致空气进入进样口并扩散至色谱柱,氧化固定相;同时高温操作也存在安全风险。正确操作是:
• 先将色谱炉温度降至 50℃以下,关闭进样口加热;
• 快速更换隔垫后,重新开启进样口加热,待温度稳定后再继续分析。
4. 再次加热前:用载气冲洗色谱柱 15 分钟
若色谱炉冷却后需要再次加热(如中途停机后重启),必须先通载气冲洗色谱柱,避免柱内残留的微量空气或污染物影响分析:
• 关闭色谱炉加热,保持载气正常流速(按分析方法设定);
• 冲洗 15 分钟后,再启动升温程序,确保柱内充满载气,无空气残留。
三、总结:保障色谱性能的 “黄金法则”
1. 维护要 “勤”:进样隔垫每周换,衬管每周洗,污染严重就截柱,拒绝 “拖延式维护”;
2. 操作要 “严”:毛细管柱远离炉壁、严防氧气、冷炉换垫、先冲载气再加热,每一步都不能省;
3. 细节要 “细”:脱氧管定期换、载气不中断、切割柱头要平整,细节决定色谱性能稳定性。
做好日常维护和规范操作,不仅能避免色谱性能下降、鬼峰干扰,还能延长毛细管柱和仪器的使用寿命,降低实验成本。更多详细请咨询上海泰特睿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。